之前写的在野外设计各种条件控制,只是基础设施搭建,并非真正的野外数据采集。无论是自然条件或是干旱、加温控制,数据采集是要对具体的理化环境、生物活动做周期性观测。我最熟悉二氧化碳,先从地下过程开始写。最直接的地下过程观测就是在地表观测土壤的二氧化碳排放,称作土壤呼吸
测量二氧化碳是通过它对红外光的吸收(这也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所以仪器也称作红外气体分析仪。野外用有很多种红外分析仪,照片里的算经典一款,虽是便携式,仍旧很重,加上在野外没法使用交流电,背电池往往是个大难题。照片里这个人的设计很彪悍,用的车用蓄电池,总重60斤,大概也只有男生能背… (照片来自 )
下面的照片里是另一款观测土壤呼吸的设备,前些日子多才多艺的普京照片里出现过。相比前一帖里的分析仪轻一些,第一张照片里的背架算女生款了俺老板也建议过我去做一个,只可惜对我的湿地不太适用。在旱地观测还能坐在地上,在湿地非但没法坐,淹水季还得额外拎个小板凳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