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八盘的泰山是王者泰山,那么桃花峪的泰山就是布衣泰山了。 如今登泰山,有四条路可选择。 最经典的路自然是从一天门开始,至中天门再至南天门,最终到玉皇顶,这条路也称东路。 或者是现在称为“西路”的路线,先乘车至中天门,中天门后的路线与东路相同。 第三条路是自泰安火车站乘车经桃花峪到桃花源,然后从桃花源徒步至南天门。我这次走的就是这条路。 第四条路是自火车站乘车去往天烛峰。网上介绍说这条路“是泰山所有登顶路中最为原始和古朴的路线,也是自然景观最美的一条路,代表了泰山自然景观的极致。整个景区宛若一个巨硕的盆景,是泰山风景“奥绝”所在,优美的风光绝对可与黄山媲美。偏爱自然风光的游客应当首选这条路。那些只走过泰山前山并认为泰山只是以人文景观取胜的的游客,不妨去天烛峰走一遭,这里的绝美风光不会令您失望的。”但是从地图上看,这条路路程颇长,或许日后有充足时间,再去走一趟。 王者泰山,朝拜的人甚多,望不到尽头的台阶和陡峭的山路逼迫着人屈腰爬行,野花草虽也长得茂盛,却被高高的护栏隔离在登山台阶的两侧,象挡在皇城之外的臣民。布衣泰山,山路弯曲缓缓向高处延伸,行人寥寥,于是安静,花草长得肆意,游人如我也可随性而行。 因为要找那些不起眼的小花而后拍照,所以脚程极慢,多数时候,只我一人行走,偶尔有其他游人走来,很快也就转入下一个弯曲不见了。跪在花前摒住呼吸拍照的时候,能清晰地听到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一浪接一浪。闭上眼睛一小会,惬意非常。其间的感受,与在我的半地下室常听地面上杨树叶“唰唰”的感受不同,与走东路泰山爬台阶时风呼啸过耳边的感受不同,似林中一株树身在其中,又似在地面远离风和树梢侧耳旁听,若即若离。 猫眼草象层层的转碟,圆圆的叶子伸展在细长的杂草间,总是撞进我的眼睛,每一株似乎总比前一株可爱,于是不停地照,照,照。 蛇莓伏地而生,小黄花招引着嗡嗡的蜜蜂,一不留神一只蜜蜂闯进了镜头,只可惜回来整理照片才发现,留下个冲劲十足的模糊样子。 毛茛的黄花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即使在台阶边的阴影下,花瓣的光泽也清晰可见。 同是黄色,同是五瓣花,毛茛与蛇莓花的气质相差甚远。大概在花的世界,蛇莓是村姑,毛茛是富家女了,不过都是小美女呵。 遍地的钝萼附地菜,小花悠悠的蓝色铺满路面。 看见大花溲疏时,阳光已有些刺眼,体会不到白色花朵的清丽。 还有许多我不知道名字的花草,或许下一次在另一个地方邂逅的时候,但愿我能叫出她们的名字。 偷懒了,不愿一张一张贴照片,到这里看:) http://photo.163.com/photos/monomiao/47787547/
高山花海 我的出行
每天都在蠢蠢欲动。。。。 “当我听说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也有杜鹃花,我就渴望置身其中,2001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终于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个叫达尔滨罗的地方。它真是太遥远了,我从北京乘飞机用近两个小时到海拉尔,又从海拉尔乘12小时的火车到鄂伦春旗政府所在地的阿里河,接着又乘7个小时的汽车才抵达目的地。尽管旅途劳累让我整夜未眠,我仍感叹不虚此行。这是因为,我看到了生长在火山碎石带边缘的杜鹃花海。…… 看了达尔滨罗的杜鹃花,使我想到大兴安岭更多的地方,是否也有杜鹃花?于是,我从内蒙古的阿里河奔向加格达奇,又从加格达奇启程,乘火车北上,我要到中国的最北界——漠河去。一路上只见沿途铁路两侧的山岗上,密林外缘,醒目的紫红色的杜鹃花一丛丛,目不暇接,可谓杜鹃花红伴我行。……”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第3期20页 杜鹃花:深山国色藏(张继民、张长芹撰文) 读这样的文章总让我有会心一笑的感觉,虽然国家地理的文风偶尔遭人批判。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种文字也谈不上文风,那些感触除了“渴望”,除了“深刻体会”这样的平直白话外,难有华丽的描述。华丽的描述我自然也是喜欢的,它会看得我满脑子山丹丹花开一般,但是没有它们,依然能够想象作者朴素背后的热烈。 “它真是太遥远了”。哈哈,“太”啊,这背后的无奈映衬的可能是一张灰秃秃的脸,用纸巾擦一下,黑的。每次出行在路上火车、长途汽车、包车不停地变换交通工具时,从心里发出的第一感慨也是这么句话,而实际我通常连续的行程离作者的强度还差很远。 “我就渴望置身其中”。这是最最纯粹的原因,也是我的奢望,或许也是很多人的奢望。不过猜测作者也难达到如此随心所欲,大概探寻花是他的专业。能如此组合则是我的理想。实现的过程或许漫长,但我似乎相信会有那一天到来。 现在的出行远远达不到有念想就能走的状态,往往念头来了,等着等着直到还有理由或者借口堆积起来才能真的出发,而这些理由或借口有时想来是那么地委屈。 我有太多的出行理想,前一批还没有实现,新的一批又汩汩而来。就这样攒着,攒到一天天老去。看高山杜鹃也是其中之一啊。。。。 “开花时节红彤彤的映山红最初是被当作药用来栽培的,属于落叶杜鹃类,它只是杜鹃花种类中的一小部分。杜鹃花属中占大多数的常绿杜鹃花都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山。 杜鹃花在植物学上的拉丁文属名Rhododendron. L.,是由希腊文‘Rhodon(意为蔷薇色)’和‘Dendron(意为树木)’两字合成,中文即可译为红色树木,这与我国将杜鹃花习惯成为映山红的意思非常接近。然而杜鹃花并不都是红色的,高山常绿杜鹃花有着美丽而丰富的花色。光红色系中就能分出大红、朱红、紫红、粉红、肉红、橙红等不同纯度的红色;黄色系中也可以分出金黄、褐黄、纯黄、米黄、乳黄、浅黄、绿黄等色彩;白色中还有纯白和乳白的不同;甚至一株杜鹃上能长出红、淡红、黄、白等多种色彩的花朵。 杜鹃花在全世界约有960余种,亚洲最多,约850种,其中中国约560种,占世界种类的59%。我国的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杜鹃花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 杜鹃花起源于距今约6700万年至13700万年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的古老植物,本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植物,后因北美洲和欧洲等地在第四纪受到冰川的覆盖,遭到灭绝,在北美洲仅存24种,欧洲9种,澳大利亚仅1种。 目前世界园林里的杜鹃花大都是来自中国的珍贵品种。经各国园艺学家们的研究以及园艺工作者不停地杂交组合,国际上已登记的杜鹃花新品种达8000-10000个,它们大多数都是中国常绿杜鹃花繁衍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