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生活》(转自南方网)

《中国的城市生活》,李孝悌编,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版,38. 00 元。
 
  历史常常给人这样的印象:这门学科是在时间向度上展开的。不过现代史学尤其是城市史正在逐步打破这种观念,其研究的重点往往就在于城市空间配置和城区结构上的演进、变化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空间内对人们生活画卷的重现。因为城市首先就意味着空间。这样,历史在时间和空间的双向维度上展开,以点点滴滴日常生活片段,折射出城市繁华与衰落的图景变迁。
  《中国的城市生活》,文如其名,谈论的正是过往数百年内,中国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普通人的文化消费、娱乐休闲、宗教信仰甚至道路、照明、供水等设施对在人们生活中造成的巨大影响。鉴于现在我们普通人已经对这种影响习以为常,这样的回顾就更能激发人的兴趣:仅仅100年前,硬化路面、电灯、自来水仍远未在中国多数城市中普及,那么之前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以往中国城市史是史学园地中极不受重视的冷落一角,原因之一也在于乡村在传统中国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许多重要的文化活动均发生于非城市的环境中,并无西方城乡截然分立的历史现象,此即牟复礼著名的"中国城乡连续体"说。但城市毕竟在人类活动中具有中心意义,一如西谚所说,"上帝创造乡村,人类创造城市",城市代表着人们不再依赖大自然的恩赐,自行创建可操控的秩序。在这里,有着各种极端的人类行为,就像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集天堂和地狱于一身,不但在当时吸引了无数世人,直到今天还吸引着不少学者注目于它那一段时光梦想与沉沦。
  城市史通常被视为一种微观历史,它动人的地方也正在这些微观的细节之处。对数百年前一个城市生活的再现,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怀旧的愉悦及阅读的快感,甚至可说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那种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可以借助我们的想象在脑海中复原,其之所以动人,在于那是和我们自身一样的珍贵生活体验。
  固然,完全真实的历史再现是不可能的,因为真正完全的历史将使历史学家陷于混乱——现在上海的1800万人在每一天都上演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未来的历史学家不可能记录这每一个细节。历史的书写总是要意味着选择、切割和划分,最终得出一个时间卷轴内的浮世绘。
  不过,对城市史研究来说,更大的苦恼通常不在于此,而在于可供遴选的史料的极大缺乏。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历史上,城市史的资料都是非常欠缺的,通常只能依靠考古遗址的发现来加以推测和复原(最著名的就是庞贝古城,它的不幸使后人能幸运地看到历史瞬间像琥珀化石一样被凝固下来)。中国也是在宋代以降的一千年里,随着城市生活的极大丰富和印刷技术的普及,才使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记录下来。因此,在这本文集中,所有篇章都集中于明清尤其是晚清民国的城市生活,并非偶然。
  前辈学者如傅斯年等早已指出,史料的发现常常是史学发展的极大契机。所谓"新史料",我想不外两种可能:一是新出土的文物,例如敦煌和甲骨文;二是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使原本不被视为史料的文本、物品等,一概化废为宝,成为可资利用的史料,从而使整个研究的方向和旨趣为之一变,所谓"六经皆史".对多数人来说,以上第一类情况得有百年不遇的运气,第二类情况则是人力可为的。对城市史研究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以往的传统史学注目于政治军事大局,疾病控制、水电供应、娱乐场所经营、社会治安等等很少列入到史学的范畴内来。
  这些新的视角,为史学开辟了新的领域,豁然别有天地。1949年以来的中国史学,除了考古、经济史、人口史等方面之外,基本还是在传统史学的范畴之内,而城市史、妇女史、家庭史等的研究则起步相对晚于海外学者。并非国内缺乏这些史料,而是它们一向不被视为史料,缺乏的是看待史料的眼光。欧美学界早有人预言:"历史学将越来越像社会学,而社会学也将越来越像历史学。"历史社会学的兴起堪称一次革命,一如本书序言中所说的,美国以文化史研究成名的学者,原本所受的多半是历史社会学的训练。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论文集展现的是一个边缘性的、学科杂交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历史仍然是历史,但我们却需要从艺术、文学、社会学、思想史等种种角度切入,这种交叉产生了无限可能,使我们可以拟议出无数论题,例如妇女在公共场所的出现(晚清之前这一直被认为有害风化)、时间观念的变迁等等。众所周知,海洋中暖流和寒流交汇的地方,鱼群最为丰富,这在学术研究中也是如此。

0 thoughts on “《中国的城市生活》(转自南方网)

  1. david

    我这里夏天来了。这个周末有什么活动? 我要做论文 :(。
     
     
     

  2. mono

    这里还是冬天.北纬60度的好处,并不需要经常下雪,却可以维持一个冬天的白色.
    这个周末写作业,三篇报告,一篇高速列车的发展,一篇GIS的使用,一篇农业中的废水利用.
    阅读有趣,写报告就苦闷了,努力努力….

  3. david

    瓦,哈佛找了个历史女学家Foust做校长,我还刚准备鄙视历史,可见多没文化!
     
    哈,亲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