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电脑,想起来考试之前写的这篇东西,象还债似的赶报告的那两周,有些焦躁时写下的东西,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接下来的这最后一个小学期,大概又是段会让人忙疯了的日子,能做的,只是,坚持住。。。。
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雪一直飘了三天,现在的冬天似乎才真正是北纬60度的冬天。下午下了课,到不同的楼交一些东西取一些材料,顺便沿着校园走了走。雪仍旧飘着,却小了许多,不再是迎面扑来的那种纷飞景象。与牙买加的黑mm同行时她常说不再喜欢这雪,比起第一次见雪时的兴奋,大概寒冷让她有了这种抵触。而我,总是觉得那种纷飞的欢腾是让人有拥抱雪的愿望的。不过,这种欢腾在雪成为记忆的时候便不再有了,因为那苍茫一片的白色保留下来的通常只是安静。
我心里关于雪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校园的雪,那种怀念式的记忆连带的是少年时的生活,是逝去的就再也回不去的日子,这种怀念让人温暖却也忧伤。至少今天当我想起师大和北大的雪时,我所有的情感便是如此。或者也还有其它的原因在,因为我曾经完完全全地属于过她们。我不知道若干年后当我回想起在KTH的日子时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情感,因为我于这里而言一直都只是过客,我享受现在的日子,却没有一往而情深的依赖。
前几日在msn上看见久未联系的高中同学的名字从“二十年恍惚少年梦”变成了“三十年恍惚少年梦”。对于这种过渡或多或少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留下些痕迹,即使日常的生活并不会有什么大的不同。于是给他发消息问问近况,也说起家乡,难免会有些一切都在改变,物非人也非的感慨。但是终于我对自己心里的这种感慨有种清楚的意识,它已不再似从前那般迷茫或是无奈,虽不能说这些感触已完全不再,但至少我已能给自己七八分的坦然。这种意识让我想起了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第一次读到时它的确给了我一种沉静下来的动力,这种感觉并非我一个人,很多当年读到这本书的人或许都有。
“好了,我已经在青春的时空中穿梭了一个世纪了,并且不无自恋地让自己回到了1997年时,那个脸上长满粉刺的青年时代。我不断地提及历史,又不断地否认过去。我知道我无法看清楚未来,但是我越来越清晰地听到召唤的声音。这声音令我的情绪再次激昂,它提醒我不管是否身在何处,我都必须不懈地学习。尽管,我不知道自己会象1890年代那批美国青年那样最终被淹没,还是象菲茨杰拉德一样留下痕迹。但一点很清楚,我必须不断地吸收世界上最杰出的思想文化,它比仅仅地自我回忆更有建设性,即使是过渡的一代,我也希望这种过渡更加坚实。”
对于校园雪的记忆还因为一位老师延续着。每年的新年她会给所有的学生发一张简单的贺卡,通常那便是雪后校园一角的照片,然后附带一封总结加鼓励的邮件。当老师提及当年作为学生的自己如何获得鼓励与动力时,我就相信着即使我们常常诟病的所谓体制让很多的人,包括老师们,陷于身不由己,让很多的事浮于躁动,却仍旧有一种信念在传承着,只是它需要时间去体现它的力量。
另一份雪的记忆来自高原。这种记忆带给我的总是期盼,期盼着下一次叫人欣喜的邂逅。一直没有整理这两次初冬的高原之行,或许因为它们于我太珍贵。在初雪映衬下的九寨全然不同于秋日里色彩夺目的九寨,曾经在水木的blog上写过与红桦邂逅的一小段话,“我在一个秋末冬初的季节进了沟,已经没有了旺季的喧嚣。偶尔会有这样一个角落,在我走进其中被雪覆盖着的栈道时,那道上只有淡淡的一行脚印。太阳时隐时现。本是低着头数脚步的我无意间抬了抬头,太阳也许也无意地露了露脸,我看到了眼前的一棵树,树干与树枝上脱开却还没脱落的树皮在微风中轻轻抖动,那树皮是红色的,迎着太阳光,分明就是满树燃烧的火苗。”
第二次,从朗木寺去往唐克的途中下起了大雪,到达后站在索克藏寺后面的小山坡上,看到的是一片风雪弥漫,而一种象是不能抵抗的寒冷让我几欲决定离开。因为这几乎的放弃,当第二天清晨重新站在小山坡上,看见不知尽头的九曲水流淌在白雪铺就的大地间,未曾想过这样的广袤而静谧与黄河相连着。徐刚曾引述雨果的话描述大地的梦想,“我看见的既不是一座城,也不是一座教堂,也不是一条河流,没有光,没有印,只是梦想。我让我的沉静的心就融化在这个星空照耀的、带着幽幽的晚上,因为我已经沉落大地的梦想了。”那时的景致让我觉得自己是窥见了大地的梦想,彷佛从此,那里就是我的乌托邦了。
徐刚应该还在执着于用他的文学梦想去唤醒大众的环境关怀,但面对真实生活里的污染、破坏,有些赤裸裸得触目惊心,文学的关注多少有些苍白。而当我决定了如今要走的路时,较之这样的文学梦想,我多少有些信心自己可以真切去做些什么,能在冰山一角努力也已足够。更重要的是,我必须给自己这种信心。如当年导师对我说的,倘若自己都没有信心,如何叫别人相信你的研究。
斯德哥尔摩的雪:
呵呵,第一张很难猜,至少七八个楼有这样的屋顶,而每个楼的旁边都长着相似的树。就当是老地学楼好了。以前每次去端着饭盒从燕南院走过来的时候,在转角的地方每次抬头就可见这样的槐树,和这样鲜红的屋顶。
好冷喔;
我能猜測或想像到你描述的情緒,但是陳述情緒的詞語有時候看看會走神,怎麼會事?
lily,第一张是张老师发的照片,就是老地学楼。我让猜的是第二张,呵呵
David,我也不知道呵,只是想到哪里写哪里。就是因为不太善于表达,所以努力写一些东西出来,好坏都做一种自我记录。。。。
看着像外事办那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