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校外图书馆借的两本书今日到。很老的两本书,拿到手里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喜悦。
Leopold的《沙郡年记》(A Sand County Almanac),这本老书是我的最爱之一,他也算是我近几年设的又一偶像。之前借过一版精装本,配的高分辨率的照片,书太厚太重,只适合摆在书架上。今天的这本是袖珍版,翻开才看见里面的插画象是铅笔素描,比那高分辨率的照片更得我心,日后也可随身带着路上翻看。图书馆的老师帮我办借阅的时候说,看起来是本不错的书哦,我呵呵傻笑回她,是啊,我很喜欢。。。。
另一本,Schafer的《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外来文明》(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 A Study of T’ang Exotics)。知道这本书,是从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似是新近翻译出版的,今日看原书,才知1963年就已出版,不知何故今日才获国人关注。只听梁文道的评说,大意是在狭隘民族主义似有盛行的今日,看看古老中国最辉煌的时代是如何敞开大门接受外来文明的,也可间接去推测自信与自卑之于一个民族行为的映射。我倒很想看有没有当年外来植物引种的故事,呵呵。国内译本的装帧似乎很花哨,原著本的设计倒很简单,只是不知为何选取了蓝色的背景。过些日子我再把图贴上来。
(二)
日记本终于写到了最后一页,不厚也不薄的这一本。回头翻第一篇的日期,1999年4月22日。今天,2007年11月8日。八年有半的时间,回头来看,不是不觉得沧桑的,断断续续堆积在一起的日子。也因为只这一本,象是被浓缩了的过往握在手心,那些做决定的日子或是改变都留下了痕迹。我和lily说,当年答辩抱头大哭的情节都还在呢,于是在msn上我们一起敲出“哈哈”两字,倒真是回望来时路的无限感慨呵。。。。
在校外图书馆借的两本书今日到。很老的两本书,拿到手里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喜悦。
Leopold的《沙郡年记》(A Sand County Almanac),这本老书是我的最爱之一,他也算是我近几年设的又一偶像。之前借过一版精装本,配的高分辨率的照片,书太厚太重,只适合摆在书架上。今天的这本是袖珍版,翻开才看见里面的插画象是铅笔素描,比那高分辨率的照片更得我心,日后也可随身带着路上翻看。图书馆的老师帮我办借阅的时候说,看起来是本不错的书哦,我呵呵傻笑回她,是啊,我很喜欢。。。。
另一本,Schafer的《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外来文明》(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 A Study of T’ang Exotics)。知道这本书,是从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似是新近翻译出版的,今日看原书,才知1963年就已出版,不知何故今日才获国人关注。只听梁文道的评说,大意是在狭隘民族主义似有盛行的今日,看看古老中国最辉煌的时代是如何敞开大门接受外来文明的,也可间接去推测自信与自卑之于一个民族行为的映射。我倒很想看有没有当年外来植物引种的故事,呵呵。国内译本的装帧似乎很花哨,原著本的设计倒很简单,只是不知为何选取了蓝色的背景。过些日子我再把图贴上来。
(二)
日记本终于写到了最后一页,不厚也不薄的这一本。回头翻第一篇的日期,1999年4月22日。今天,2007年11月8日。八年有半的时间,回头来看,不是不觉得沧桑的,断断续续堆积在一起的日子。也因为只这一本,象是被浓缩了的过往握在手心,那些做决定的日子或是改变都留下了痕迹。我和lily说,当年答辩抱头大哭的情节都还在呢,于是在msn上我们一起敲出“哈哈”两字,倒真是回望来时路的无限感慨呵。。。。
一天,象是两次的穿越时空之旅,让我颇有些兴奋,匆匆敲下一些字,等着考试之后再回头细整理。
我问自己,整理是要把日子再过一遍么?应该不是。。。。
我也有一本袖珍版的《沙郡年记》,在ebay上买的,当初还想着送给你的。上次读到春天大雁飞回北方的那段,就搁置起来了。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看到大雁飞回南方,在屋里还偶尔能听到雁鸣的声音;)待会儿整理房间的时候翻翻来接着读。
当年咋就那么能哭,激情都用光了,以至于PhD答辩的时候人都麻木了。
1999年4月22号是我中考体育加试的日子哎…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这两本都没读过,很是向往,那天经过角楼,顶部尖端停了只小鸟,和那些建筑装饰一起构成剪影,我也恍如隔世,时光荏苒,这感觉会鸣叫得更多:) 当哭泣成为缓缓的雾霭,山更苍劲水更柔美,温情的蔓延将更持久,无所谓麻木敏感,激情仅映照更深刻的感触,祝mono考好.
祝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