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的这个鳄鱼河野生动物保护区(Alligator River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的宣传网页上,写着这里是仅存的黑熊东部沿海生存地带。对于美国东部不算短的海岸线来说,这个‘仅存’的定义勉强可以接受,但美洲黑熊本身却是北美地区熊类里最普通的一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名单里属于无危物种(或低关注度物种,Least concern)。美洲黑熊也是著名的泰迪熊和维尼熊的原型。它们的耳朵小而圆,头大鼻长,雌性的脸通常比雄性更瘦长。
虽然偶尔也有黑熊的攻击案例,但基本黑熊对人类没有太大的威胁。有几次我在林子里工作的时候,听声音能确定是黑熊‘呼啸’而过,因为从树枝被划过的声音判断是个大而笨重的身体。而我们设在树干上的观测探头偶尔被扯断,以高度来看应该也是黑熊。对于啄木鸟而言,感觉高度太低。对于鹿来说又太高。只有黑熊,当它们用后肢站立起来时,是恰好可以够到的。至于其它的小动物当然也有可能,我只是猜测黑熊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已。等过些日子,稍微攒钱买个野外用的隐形相机,或许能够抓到些证据,嘿嘿。为保护探头,我们用很大一张锡箔纸包裹住树干,那明晃晃的东西对于黑熊的视觉来说不知是不是足够刺激?
之所以在呼啸二字上加上引号,是因为在动物界黑熊的奔跑速度实在不快(25-30英里每小时,40-50公里每小时)。因为脚底扁平,所以它们行走很缓慢。Wiki上写着 They move in a graceful, rhythmic and surefooted way,有节奏和脚踏实地还算贴切,至于优雅嘛,还是换作敦厚比较合适。当然,再没有威胁,还是要自我保护,不带食物进森林,要随身携带喷熊的胡椒粉。黑熊喜欢吃死了的生物,所以在黑熊出没的地方可不能装死。
黑熊3-5岁开始产仔,春季(6-7月)交配,怀孕期235天,幼仔在一月末或二月初出生。双胞胎最为常见,不过也有记录有6只。我前些天看见一只熊妈妈带了3只小熊。幼仔在28-40天后睁开眼睛,5周后可以行走,哺乳期约30周,16-18个月后可独立。这样算来,我上周看到的那几只小熊大概5个月大。
今年3月,在去年的水灾过后,森林的水逐渐退去,熊也结束了冬眠期。这只熊估计也就1-2岁,大概刚开始独立生存。
这个地方离我的住地不远。冬天刚过去,保护区也开始新的一年的砍伐和修整。
我一直觉得这张图很搞,就像那一片枯草枯树丛中被烧出一片熊的形状来。
上周五的傍晚,我开车回住处的途中,远远看到闪光灯闪了两下,估计一定有什么东西在路上,有人在拍照。于是减速,到得近处,乖乖,好大一只。在我N次遭遇熊的经历里,这只大概是目前最大的。
第二天回家途中,也是快到住处的地方,忽然发现渠对岸有一家子黑熊,这倒是头一回。之前遭遇的从来都是形单影只的成年熊,这一回是真的看到了小幼仔。
熊是杂食,但85%的食物是植物。在吃小芽的小熊。
最后一张,看看这个奔跑中的小熊的小熊掌。
You are right! The photos are a universal language! The “bear butt” shots are SO cute!! The one bear does look like it is standing in the road, panting. Thanks for telling me where to find your photos! Take care!! And keep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