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飓风Joaquin把我的观测站又淹了个彻底,好在这一回我们没有地面观测设备在运转,所以淹就淹了,只不过是我进到观测点需要费点儿劲。
(左边是正常时候的森林,这条进出观测点的小路在我们做观测的这片地方相对地势高一些,所以通常时候都是干的。右边是飓风之后被淹的景象。)
(这是从观测塔上往下拍的两张照片。塔的基座大概高出地面30-40厘米,现在也全浸在了水下。)
上一次同样的景象出现是2009年,热带风暴Ida扫过,几乎同样的降雨量。不幸的是,那次是观测站建好的第一年,研究组里之前没有人有在湿地森林观测的经验,没有人预先想到这样的降雨量对湿地意味着什么,而我们有一套价格不菲的地面观测系统在运行。
仪器包括一个红外气体分析仪,四个自动开合的小型测量器和一个连接气体分析仪和测量器的多通道转换设备。分析仪和多通道转换设备里都有小型的气泵,正常状态下是抽取环境大气来测量大气里的二氧化碳。
大雨让地面的水位骤升,所有的设备被淹在了水下,而气泵在水位涨到进气口的位置时直接把水抽进了整套系统,所以不只是外在被淹,连内里都灌满了水。
二
我的研究是美国东南部滨海湿地森林的碳循环。核心问题自然是,这类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有多少,对气候变化又有什么影响。每次做报告时,会提到湿地在全球比例之小,而我所研究的滨海湿地比例更小。于是有人提问,那它的作用能有多大?我会先直接了当回答“很小”,或者还会加上“因为海平面上升,这片地方终归是要消失的”。通常提问时间有限,我的“但是”都没法继续下去,也许就这样给提问人头脑里划上个大大的问号,那这个研究的价值能有多大?
湿地有很多其它作用,比如纳污蓄水,所以湿地本身的重要性可以有千百种,不容置疑。
被质疑的是关于湿地和碳的研究。因为一个绝对量的“很小”,我的确很难去找到有绝对说服力的理由,但是,可以有很多理由有相对的说服力。这大概和保护野生动物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