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钢琴的访谈录

全文在这里: http://www.drunkpiano-liuyu.net/?p=704

摘一部分:

记者:在国内做研究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如果是研究中国的话,优势很明显,就是你离“现场”很近,能即时听到各种声音。我跟朋友说,回国以后,我每个饭局都是一次“田野调查”。而且现在由于网络发达,即使在中国,你要接触到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也很容易。劣势也很明显,由于种种原因,我觉得国内学术研究和对话的水平还比较初级,常常还是一种不讲论据的“侃大山”风格,另一个极端就是用故弄玄虚的“学术黑话”来包装空洞,如果我不知不觉把要求自己的标准换成这些坐标体系,可能就“迷失自我”了,所以我现在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保持适度的孤独。

……

记者: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自我教育这个词?以前你用过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来区分自己的两种兴趣,读者也通过《民主的细节》和《送你一颗子弹》看到了两个至少貌似冲突的你。你觉得自己是矛盾统一的么?
刘瑜:自我教育就是试图理解你所置身的这个世界,如果能通过理解这个世界树立更正确的价值观,当然就更好了。我从没觉得自己矛盾。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同时有理性和感性的一面,我只是这两方面比较势均力敌而且两方面都比较自我放纵而已。

5.间歇性热爱生活与间歇性厌世此起彼伏
记者:还有文学梦么?
刘瑜:当然有,不同的文字形式可以表达人不同的侧面,一个丰富的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某些侧面。我没有文体歧视,比如有些人觉得论文比随笔高级,或者小说比专栏高级,我不觉得。我愿意从各个角度挑战自己。
记者:自我实现的具体目标,有么?比如在学术研究上。
刘瑜:也说不上什么特别具体的目标,但至少要不辜负自己的能力和际遇。有机会去那么多好学校学习,然后还算善于表达,如果不写出点东西,会过意不去。

记者:文学方面呢?你以前还说过,想拍电影、导演话剧,死前一定要做的事,列了单子没?
刘瑜:呵呵,估计3年之内我是没有时间去搞文学了。拍电影、导演话剧是技术活,我觉得自己是过了那个村了。但写点小说随笔什么的,技术门槛比较低,有时间肯定还会去做。死前要做的事清单太长,已经排到第八辈子了。
记者:真是热爱生活啊。
刘瑜:间歇性热爱生活与间歇性厌世此起彼伏,呵呵。
记者:间歇性厌世,你怎么治?
刘瑜:扛呗。

记者:幽暗的这部分,性格中痛苦的部分,除了浪费你的时间,催生了你的文学化写作,对你的人生安排,现实抉择,有没有过重大影响?
刘瑜:回国的原因之一,基本就是试图在我和那个健康的我之间,搬走那个抑郁的我。
记者:回国为何能够帮助你搬走那个抑郁的你?
刘瑜:由于种种原因,我在国外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真空里,因为这个真空,所以就陷入了自我观察和自我关注的漩涡,在这个漩涡中的挣扎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太浪费了,所以我回来解放自己的生产力了。

6.我对经验世界的重视和对逻辑论据的重视,都起源于网络辩论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学术产生真正的兴趣的?
刘瑜:如果把学术不仅仅理解为对书的兴趣、而是对理解书后面的经验世界的兴趣,其实也就是近6、7年左右的事情。
记者:难道你原来对书更感兴趣?
刘瑜:未必多么感兴趣,但我以前以为搞学术就是读书、引经据典、跟别人竞赛谁掌握的生僻人名多。
记者:还跟人竞争过生僻人名储备?
刘瑜:呵呵,竞争不过别人,记忆力不好。
记者:那么必要的学术训练包括哪些?
刘瑜:基本的包括文献查阅、逻辑思维和讲论据的态度,但具体到怎么讲论据,有定量研究、田野调查等等。

记者:后来碰到什么合适的了?
刘瑜:我觉得网络对我是个巨大的冲击。我99年左右开始上网,稀里糊涂就上了时政论坛,我被有些人蛮不讲理、是非颠倒的辩论方式给吓坏了,也给气坏了,正义感一下子就给激发起来了。然后这种正义感就开始感召我读一些历史性的东西,而不是萨特福柯这样时髦但实际上跟我的生活和感受没什么关系的东西,结果一根线越扯越长,扯出很多让我非常受震动的东西。我博士论文写中国革命就发源于网络辩论。
而且,另一方面,网络辩论的即时性和直接性也训练我以严密的语言和逻辑思考——因为你的论敌不断迅速指出你的这个或者那个漏洞,你不得不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和逻辑。所以我现在思维里很重要的的两种东西,对论据的重视和对逻辑的重视,都起源于当时的网络辩论。基本上,发现互联网对我来说就是《黑客帝国》里“吞下那颗红药丸”的片刻。
记者:这个好东西,在留学期间被加强了吧。
刘瑜:对。我记得刚到美国那个圣诞节,当时的男朋友从西岸来纽约看我,发现我当时没日没夜“战斗”在网络上,连他都不怎么搭理,伤心坏了。基本上我留学第一年,除了应付基本的学业,就是战斗在网络上。不但战斗,还转战不同的论坛,简直是游击队员。
记者:相比之下,国外大学的教育,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刘瑜:国外对我的影响,主要还真不是来自校园教育,虽然我在哥大期间学习成绩很好。主要是当时的课程内容(其实还是一些预设你已经熟知历史和经验世界的理论)和我当时的问题意识(主要是对中国当代史的兴趣)不衔接。不过国外生活最后对我还是影响巨大,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对他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观察,这个《民主的细节》一书已道出;另一个就是后来我按照自己兴趣进行的阅读,尤其是在剑桥这三年。因为自己做了老师,终于不用活在老师的指挥棒下,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阅读,就跟发现了一个金矿一样。

7.我还是希望别人能欣赏我身上的复杂性

记者:你希望你爱的人基于何种原因爱上你?灿烂、还是幽暗?不要说全部。
刘瑜:虽然你规定不能说全部,但我还是希望别人能欣赏我身上的复杂性,主要是我也不可能爱上一个对复杂性没有理解力的人。
记者:那你能从复杂性的角度,谅解自己的抑郁么?
刘瑜:心情好的时候能,不好的时候,觉得自己被抑郁劫持的时候不能。
记者:你觉得别人最有可能出于什么原因讨厌你?
刘瑜:咄咄逼人、争强好胜?别人的看法我不清楚,我自己意识到的缺点包括: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还是有些软弱;有时候还是太武断;虽然面对批评最后往往能反思,但第一反应里往往情绪化的东西太多。

记者:这几年的变化是什么?
刘瑜:文艺女青年的部分在缩小,对姿态——包括叛逆的姿态——失去兴趣,对理解外在世界有了真诚而热烈的兴趣。

记者:在发现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后,是否逐渐产生一种人生借此安顿的感觉?你的生活是否仍然存在彻底被颠覆的风险?向哪些可能性开放?
刘瑜:希望至少能安顿个三五年吧,之后怎样只能走到哪算哪。虚无主义的危险肯定一直在那,但不想渲染它,希望通过忽略它而被它忽略。

记者:你觉得自己压抑么?
刘瑜:不觉得压抑,但我能想象更好的生活。
记者:觉得幸福么?
刘瑜:读到一本好书,听到一段好音乐,或者买到一只没有倒瓤的西瓜,这样的片刻,还是挺幸福的。

5 thoughts on “醉钢琴的访谈录

  1. Lily

    啥时候换成wordpress啦?

    昨天还想跟你说这个访谈,特别记得这段“我在国外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真空里,因为这个真空,所以就陷入了自我观察和自我关注的漩涡,在这个漩涡中的挣扎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太浪费了,所以我回来解放自己的生产力了”。呵呵,你是否也深有同感,貌似她去清华政治系了。

    1. monomiao

      msn强制要将space都移到wordpress啊,我之前倒已经有一个了,所以正好
      是啊,她说的很多都有同感,所以贴了过来,去掉了那些专业的部分

    1. monomiao

      我倒没看过她的小说。还是专业第一啊,估计回国后写小说的可能性更小了
      那你回去不?呵呵

  2. welljj

    我准备继续自我观察,看看能不能也写点有趣的东西出来。我担心回国之后连自己都观察不了,精力都用来观察别人了。。。

    另:你是不是要把msn和wordpress连接一下,否则我看不到你更新。好像是在wordpress里面authorize一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