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雪灾 之 气候变化意义所在

 

关于气候变化,前些日子还和朋友讨论说,相比较那些水、气污染,气候变化根本就什么也不是。还有个朋友的观点也类似,“前阵子Baliclimate change会议的时候,我先前查看过wikipediagreenhouse effect的论题,大致上 the major greenhouse gases are water vapor, which causes about 36–70%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not including clouds); carbon dioxide (CO2), which causes 9–26%; methane (CH4), which causes 4–9%; and ozone, which causes 3–7%. 现在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废气减排等就是想减少CO2, CH4的排放;我的理解是,很好,很强大,不过对中国而言,似乎另有更严重的问题:我们的工业污染直接对饮水、大气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远远超过greenhouse effect那种要环绕地球一圈的长期威胁,因此俺们政府或许会对climate change口里支持,实际上顾不上?”这些观点肯定有道理,但是问题也肯定不是这么简单。
(很多时候我都不愿去深入想,每次文献综述要写研究意义都觉得无聊透顶,因为七扯八拽怎么都能绉出意义来。我这真不是做科学的态度。。。。。真要认真去想,即使就科学角度本身而言,不同时间、空间尺度和强度要分析清楚也有些吃力,再加上政治的,经济的,我就要彻底崩溃。不过,还是要努力让自己整理整理思路。)
这次的雪灾让我静下来想想关于如何看待气候变化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对气候变化的定义,哪些可以归类到现在热门的这个“气候变化”概念里来。以地质年代来计的大尺度气候变化,以每日来计的天气变化,是更强调自然因素,还是更强调人为影响?尺度不同对应的问题是,慢性效应和急性效应以及对应的强度。定义清楚了,才好来想接下来的问题。
(一般来说,气象学里用30年的数据计算平均值来当作气候值,但是气候变化的尺度我想应该各个尺度的都包括才对,而哪种尺度最重要也是接下来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会认为身边的污染比气候变化要更严重,原因在哪里?这种看法觉得会有心理上的原因,简单来说,因为水、气的污染很具体,具体在每天的生活里。相对而言,气候变化有时候很抽象,抽象到大部分的结果都似是而非,都是large uncertainties。而实际上,承接第一个问题,我想这种看法明显有定义不明确的问题在,所以应该更具体来分析。
日常生活要面对的污染问题,就象是慢性病。小时空尺度的气候变化(或者更小到每日的天气变化)也是慢性病,在同样的慢性病上来讲,水、气污染要比天气的变化触目惊心得多。而大时空尺度的气候变化的后果更可能是急性病,发生几率小些,但一旦发生,急性效应的强度可能很大。这样对比来看,究竟哪个问题更严重?

 

于是自然地引出第三个问题,也是思考这些问题的意义所在。我们现在的研究和管理应该更重视哪一种?当然,泛泛的答案肯定是两种都得管,可是人力物力都有限的时候,要如何侧重?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想,因为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区别,哪一种灾难给研究和管理带来的反馈更有效?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给上一个问题的选择提供一些借鉴。

 

0 thoughts on “江南雪灾 之 气候变化意义所在

  1. Nian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发展 就跟资本主义初期一样 一切都要以经济发展为重
     
    我觉得中国的环境问题至少要等15~20年之后才会被重视起来 真正被提上国家日程上来
     
     

  2. david

    麻烦删掉上个comment,对了,上篇听口气你好似支持三峡大坝哈。

  3. Hansheng

    记得以前朱老师讲的global change-regional response,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建立一个地区的环境模型时,把全球变化作为一个输入参数,同时它也是输出的参数,不过这个参数的影响怎么量化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