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尔良匆匆一瞥并走马回忆

1/31-2/4/2011 New Orleans, AmeriFlux meeting

因为是开会,其实并没有在新奥尔良逛什么,只在第一晚去那里著名的French Quarter走了走,一直到密西西比河边,再就是机场到旅馆来回的路上。因为太久没有去陌生的城市,也就很久没有以一个旅行者的身份去旁观,所以这一趟即使连蜻蜓点水都算不上,却从心里又荡出些旅行时的心情,有些小兴奋和小怀念。

从新奥尔良的名称我自想象这里一定是法国人移民美洲时到达的地方,或者他们就来自奥尔良,或者是法国人为了纪念奥尔良之战而取名。在网上搜索,原来是纪念奥尔良公爵,反正怎样也都是和法国奥尔良连着的。也因此到处可见法国王室的百合花饰徽章。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新奥尔良是密西西比河流入大海前的最后一站。河流经过的城市总是会因为这水流生出些特殊的东西来,有美好也有痛苦。走在街头,两旁的老房子外观设计和材质与家乡的老房子自然不同,可是有一种结构和功能却是相似的。应该是地处南方又近河近海的缘故,这里雨水很多,所以老房子的二层通常有伸出的阳台或是比一层凸出些许,这些阳台或凸出正好在一楼形成一个遮雨走廊。走在其中就想起家乡的老城里的老木房子,也是这样的遮雨廊,无论晴天雨天,一样可以不打伞行走,一样可以随意与邻里聊天。我猜这种结构在多雨的城市应该都可以看到,因需要而产生的设计大概不会有太大地域的差别(刚巧这两天看到有人提广州的骑楼,大概就是指这一类建筑,日后再做了解)。

到的第一天晚上,在比萨店买比萨的时候和一位黑人大叔聊天,问我上学学什么专业,我说森林,研究树的。然后他就和我说,你从哪儿往哪儿走那儿有很多大树哟。我其实没太听明白说的哪里,但是这种感觉很好不是么?你和人说,你研究的那些东西就在身边,在世界每个角落都触手可及,于是每个你遇见的人或许都可以告诉你在哪里哪里就可以找到它们,也许你愿意去看看。

在靠近河边,在某些非市中心的地带,都可以看到许多大树。在南方那样温润的城市树大是很正常的,因为生长季长。大概也是因为湿润的缘故,很多树的树干乌黑乌黑的,茂密树叶的绿色在湿气浸润下显现的光泽是安静的。就好像在北大校园,我喜欢雨天过后南门的那几排大槐树,乌黑的树干和被雨水浸润的羽状复叶,小叶片重重叠叠,便是这样的安静又灵动。

越接近河边,雾气越浓重。那种湿润让我想起每次坐火车回家,经过九江时正好是清晨,远远地就看见白雾笼罩下的城市。火车穿过长江时,即使车窗紧闭着却也仿佛能嗅到晨雾的味道。

到了河边,只看见岸边近处的水面,中间有沙丘,沙丘的边境以及另一边的水面被黑暗笼罩着,所以也不知道流过的密西西比河道在这里究竟有多宽。会议的后几天我也没有想着要在白天再来看一眼。

在黑夜里凝望水面的感觉是奇特的。98年大学毕业后从上海坐游轮去舟山,是我第一次见大海。我在半夜去到甲板上看海面,那样的黑洞洞对我似乎有种无法抵挡的引力,象是要幻化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我卷入其中,我甚至在一瞬间觉得身不由己要纵身跃入。对黑夜里河流的感觉倒没有这么强烈,但总有种未知的怯怯。04年去甘南川北,兰州是行程的第一站,傍晚我往黄河边去,在黄河母亲的雕像边徘徊,一直到黑夜降临才离开。黑暗下凝望水面的怯怯或者与那时独自旅行对安全的顾虑纠缠在一起,又或者还有对未来的不安。如今不安渐渐淡去,也很久没有独自旅行,但那种怯怯仍旧清晰难忘。

想起新奥尔良曾经遭遇的飓风和水灾。出发之前就想是否会看到灾难留下的痕迹。在网上看见有人写的游记里提到越远离市区看到的是一栋栋人去楼空的房子。我在黑夜里什么都看不到,French Quarter的热闹更是掩盖了所有。只是在后来坐有轨电车时在离市区稍远的地方看到的房子有些破旧。因为太晚,也不知是真的无人居住而破旧,还是也许是穷人居住的地方。不知在河边的某处有没有什么纪念碑纪念05年Katrina的灾难。于是又想起哈尔滨的防洪纪念碑,纪念1998年洪水带来的灾难和所有人的努力。只是一瞬间想起曾经到过那里,也是黑夜里路过。这些年不断的大灾难,让人几乎忘了早年的那些。我们虽不能总陷在过往的灾难里,只是,有些忘记是为了减少未来的灾难努力,还是仅仅因为麻木了?

去往河边的路上,还看见街边坐着些或胖或瘦的妇人和老头,小茶几上点着昏黄的蜡烛,很纳闷难道有在冬日里这样出来纳凉的么?返回的途中,凑近一些才看到他们面前放着的小板子上写着看手相。新奥尔良也算是有巫术的传统,名字叫作Voodoo,我知道的大概就是与我们扎小人施诅咒还有阴阳界通灵一样。在街边时不时就能看见挂着Voodoo牌子的小店,只是卖些小礼品,已经成为旅行参观的一部分。真正的Voodoo大概都隐藏着,同行的师兄开玩笑,也许就在那些小店里厚厚的门帘背后。

新奥尔良还有个不同处是他们的墓地。西方人的墓地基本都是只见墓碑,新奥尔良却是和国内的老墓地很象,是筑在地面上的坟墓。从宾馆去机场的路上,路过很大的一个墓园,不知是那些著名墓地中的第几号。这种不同并非因为什么宗教或文化,只是因为新奥尔良的低地势,为了避免潮湿而选择了这样的墓葬。事死如事生,虽然秦始皇是做得过于极致了,但大概人都有这样祈求平安的心愿,无论在地球的哪个半球。

————————————————————-

我一边读文献,一边断断续续地写,却不想呜哩呜噜写了这么长。很多从前走过的地方没有写游记,这次东拉西扯地串出一堆来,所以想了想就叫走马回忆,似走马观花,却也有白驹过隙的感叹。
这一趟开会,城市看了一角,报告听了一堆,人也遇见一群,大概都可以写写。游记是自我的,最好写,会议和人以后慢慢写。谁知道我是不是又在开空头支票呢。接着准备我的博士生资格考试去,一颗老心天天颤巍巍的。
忽然又想到,那个墓葬会不会是担心污染地下水的原因呢?这个解释真是scientific….

5 thoughts on “新奥尔良匆匆一瞥并走马回忆

  1. nana

    猫,我来啦。你的东西真不错,今天时间仓促,略略地看了看,发现自己的世界真小。要好好向你学习,你的页面我已收藏,我会好好品味的。才发现同学的你文才很好。我虽是文科出身,但很多东西有点风花雪月,不像你们科学工作者那么踏实。我们的精神境界是类似的,这一点很让我欣喜!

    1. monomiao

      娜娜,欢迎欢迎。我也一直以科学工作者自称,哈哈
      以后有机会的话让我看看你导的片子啊

  2. wells

    一直没机会去那里看看。。美国有味道的城市不多呢。
    p.s.压力越大灵感越多,我预测你接下来会经常更新,哈哈

    1. monomiao

      呵呵,是啊,压力大时候人反倒容易集中注意力,闲的时候就东摸西抓啥也没干就过去了。
      不过我的资格考试时间太紧了,大老板去比利时访学一年,为了赶他中途回来一周,我一周以后就要开始笔试,两周笔试,歇半周就口试,简直没有喘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