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 年华老去》影片介绍:
15位当今世界著名的电影导演,以“时光”为主题,每人用10分钟时间拍摄的短片串成的合集。该片由英国TEN MINUTES OLDER有限公司投资,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
全片共七部短片,由爵士乐大师Miles Davis 的冥想JAZZ串引。
制片:欧立克 费兹博格Urich Felsberg
导演:阿基 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aki(芬兰)《没有过去的男人》/维克多 艾里斯Victor Erice(西班牙) 《南方》/韦纳 赫尔佐格WernerHerzog(德国)《天谴》/吉姆 贾木许Jim Jarmusch(美国)《神秘火车》/文 温德斯Wim Wenders(德国)《巴黎德州》/史帕克 李Spike Lee(美国)《丛林热》/陈凯歌Kaige Chen(中国)《霸王别姬》/
知道这个片子源于水木一个mm的blog,极小的一篇文章却很打动人,关于北京。遍寻无奈总不能找到。忘了前日因为查什么(倒是应了这十分钟年华老去的说法,呵呵),误打误撞看到了Ten minutes older,想起这正应是当年寻找的片子。再到verycd上找,发布时间上分明写着2004年,那篇小短文写在2006年2月,于是无法明白为何当时遍寻却不能看见。
片子由若干十分钟的短片组成,讲着时间的故事。当日引我去找的并不是整部片子,只是其中叫做《百花深处》的一段。“我们家住胡同,百花深处胡同。宽街奔西,地安门大街奔北,见着鼓楼大街左手边第一条胡同就是,好走。。。。”
05年底06年初于我多少有些特殊,我在若干种等待的焦虑里想着将来的离开。于是关于北京的种种也很轻易地因为一些文字就翻搅出来。把文章转给朋友时,附带着写了几句话,“虽然常常和人玩笑说,在这个城市呆了太久,而其实自己一直都在疑惑,即使呆了这么久,却仍旧不知怎样才能进入它的生与息……”。
毕业纪念册里同学写着,何日骑着小破车穿行北京胡同去,纪念册封箱的时候,也彻底尘封了那些让人莞尔却感叹的破烂梦想。陈升的北京一夜反复地听,却不知百花深处原是一处胡同。拿着一些导游文字去找总布胡同,转过一条一条,只因为四合院内晾着的杂乱衣物或是长满铁锈关闭着的铁门便挡住了我。和朋友在故宫墙外的护城河边拍角楼,我们却说着,故宫不知如何去拍。我试图去找寻,可是隔得远远的,远得甚至不知自己的期望如何。
这些疑惑,因为自己,也或许因为城市本身,一切都是剥离的。属于我的是我所处的现在,我所处的却只是这个城市的表面,我期望进入的则远远地将我隔离在其外。好像短片里被拆除的废墟尘土下的那一道浅沟,它在我却无法知晓。
晚安,北京。
百花深处(leafrain@smth)
我说的百花深处是新街口的一条胡同。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一对年轻张氏夫妇,勤俭刻苦,在北京新街口以南小巷内,买下20余亩土地,种菜为业。数年后,又在园中遍植牡丹、芍药、荷藕诸芳,一时间满巷飘香风韵清绝,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纷纷前来,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百花深处“。张氏夫妇死后,群芳凋落,蓁莽荒芜。只剩下百花深处的胡同名字一直流传下来。
老舍在提到百花深处时写道:“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
百花深处的传说听了许久,每过新街口或有心或无意总去多瞟上几眼,竟于昨日无意间窥得。新街口沿街中段的一面墙上,青砖灰瓦墙上贴着不大的四个字标牌,“百花深处“。那一时,身后的车水马龙言语欢笑仿佛瞬间呼啸着离我远去,迎面而来的是穿越时空带来的巨大的苍茫感和无力感。
胡同深处悠长的吆喝,落了漆的朱红大门,清晨还沾着露水的百草千芳,旧砖墙的青苔,老人家手里闲闲拈起的针线,一阵风过来落英缤纷扬起满园花香……花香丝竹隔了几百年,又慢悠悠地从砖头瓦缝里飘出来,影影绰绰的牵扯出惶恐迷醉的旧时风韵。
真让百花深处广为人知的是陈升的《北京一夜》吧,“地安门里的老情人,一根绣花针扯出一段千年的痴情,多情的过客醉倒在百花深处,从此不敢轻言离别“。京城背后无疾而终的爱情像这满巷子的花草,盛开过一季繁华就是“各自须寻各自门“了,只有在深夜酒醉,误入百花深处。
陈凯歌也拍过一个名叫《百花深处》的故事,是《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一个15分钟片断。英文译作《100 Flowers Hidden Deep 》,翻得十分不像,百花深处四个字的韵味消失殆尽。故事确是不错的。懒得写了,搜出一段介绍来。
北京城的市政拆迁。人人忙着搬家。一个男人找搬家公司,对方回答给钱即可,男人欣然。接下来是询问住址。他道,家住胡同,鼓楼左手边的第一条,名百花深处。对方似是不知,于是开车带他一同前行。城市道路开阔,车水马龙,立交纵横,高楼林立,俨然现代气息。车行在平安大道,前方是地安门大街,繁华喧嚣,男人却不认识。经过废旧的建筑时方才识得路。暗淡的墙上用油漆写着大大的“拆“字,工地的废墟里还留着没有拆除完毕的屋子。平矮的残楼与背后高耸入云的大厦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男人欣然无比地指着前方说着到了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却是空空旷旷的泥地。中央有一颗很大的树孤零零地伫立在一个小土丘上。几个年轻的搬场工傻眼了。眼前分明无屋无瓦,何来搬家?男人却煞有其事地引路介绍。(应该是四合院,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是“影背“和“两进的院子“。)搬场工们认为自己上了当,开车便走。开出一小会儿,接到单位电话得知此人是个疯子,出车却要收钱。于是返回去。为了钱,几人开始虚拟的“搬家“。他们做着搬举重物的动作,荒诞可笑。堂屋、条案、铛子。这些名词对于年轻的搬场工来说陌生而遥远。当男人仿佛看见花瓶落地后,将地上的一小撮尘土当作碎片捧在手心却流下伤心泪水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却沉默了。
他们没有收下钱。只是远远地看着男人的背影。他在废墟里找到屋檐下的铃铛,挂上了铛子,一路小跑,无比欣然。他们似乎看见了那个古旧的四合院,落英缤纷,风吹过去的时候檐下有清脆的铃声,院子的中央有参天大树。一幅中国水墨的美丽图画映入眼帘,瞬间又消失无踪,只剩下大树随风摇曳。男人高兴地摇着铃,晃悠着奔跑,用快乐的声音喊着:“搬新家啦!“,渐渐消失在一抹残红的晚霞里。
说到底,百花深处不过是红颜白发的旧梦一场。醒来也就罢了。
多美好的文字啊!
可因为生活的责任,我无法在这儿立刻留下众多的感触,那些只有在未来的某一刻再分享了.北京给了我们太多,无论喜悲好坏,都深深的切入此生.喜中泣,悲中生,好中失,坏中得,于是此生被延展开去,成就了一个生命的底蕴.所谓生息,因地因时因史因人而深刻,城市也不例外,为何要做一起吐纳的角色?彼生息吾侪静寂,吾侪生息彼默然,那正是城市的发展.多元的胸怀和多维的思索让一方水土成就历史,也将成就我们年华老去的价值.
百花深处只是故事的一角,在流浪的日子里我走了许多平时无暇揭开的沟壑,那里有巨大的时空隧道,让人感受爱的博大,让人呼吸沧桑的梦.多的不讲了,mono要看到世间无所谓里外远近,悟与识往往一念之间,纵然之前艰苦的跋涉,为那一念之豁达也值得.记得在糊涂上我曾说过,贴近现实,回到人间,那才是真正的旅游.你还是你,你将是豁然的你.
所以我从不惧怕时空的转换,因为我能涉足的仍在Gaia的怀抱里,那就有足够的乳汁哺育我.吸吮是要靠意志,耐心与智慧的,正如你完毕的法国之旅,若不是大家性情中共同的东西,或许放弃也不一定呢,而即使走又或许敷衍也不一定呢.正所谓百转千回身随径,千难万险心从性.世间百智何不足?唯有真爱古长青!
"ten minutes older"有两个篇章,一个是the trumpet, 一个是the cello, “100 flowers hidden deep”是the trumpet里的最后一段乐章。作为外来的可能是或者将成为新北京人中一员的耿乐说“如今就是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代表老北京人的冯远征找到铃铛之后欢欣地喊“搬新家了”,据此,我瞎揣测一下,导演有他更丰富更多元的叙事视角,某些时代某些事物的老去并不意味着没有新生。